礼拜一-礼拜五:09.00 早上-06.00 下午

案例中心

江苏官宣苏超男篮 9 月开战!禁现役球员 + 赛会制,能否复刻足球版全民狂欢?

2025-07-05

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近日正式发布《2025 年江苏省城市篮球男子超级联赛竞赛规程》,宣告这项备受期待的赛事将于 9 月 17 日在无锡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点燃战火,连云港灌南县体育中心将承办 10 月的第二阶段比赛。作为江苏篮球领域的顶级 IP,本次赛事在规则设计和赛事定位上展现出鲜明特色,尤其是对现役职业球员的 “禁令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
一、赛事框架:赛会制 + 双阶段,打造紧凑竞技舞台

本次苏超男篮联赛采用双阶段赛会制,第一阶段(9 月 17 日 - 21 日)将参赛队伍分为 A、B、C、D 四个小组,通过单循环赛排出名次。各小组头名直接晋级八强,第二、三名则需通过交叉赛争夺剩余四个八强席位。这种赛制既保证了小组赛的悬念,又通过交叉赛增加了晋级的竞争性。第二阶段(10 月 5 日 - 7 日),前四名队伍将抽签对阵,采用 1 对 4、2 对 3 的对抗模式,胜者争夺冠亚军,负者角逐季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赛事选址特意避开了南京、苏州等篮球强市,选择宜兴和灌南两个县级城市作为承办地。这种 “下沉式” 布局不仅呼应了江苏足球超级联赛(苏超)“全民参与” 的理念,也为中小城市提供了展示体育文化的窗口。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可容纳近 5000 名观众,灌南场馆虽规模较小,但通过紧凑的赛程设计,有望营造出更热烈的主场氛围。

二、参赛规则:本土化 + 开放性,构建草根竞技生态

在球员构成上,赛事既强调本土属性,又保持适度开放。每支队伍可报名 12-16 名球员,其中允许 3 名外省籍球员,但其余必须为江苏省内球员,且年满 18 周岁。这一规则既鼓励本地篮球人才的培养,又通过引入 “外援” 提升比赛的观赏性。球员名单一旦公示不得更换,确保了赛事的公平性和稳定性。

最受关注的当属对现役职业球员的限制:省市体育主管部门注册的现役球员,以及 2023-2024 赛季、2024-2025 赛季 CBA 联赛注册球员均被禁止参赛。这一政策旨在为业余球员、退役运动员和校园篮球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,避免职业球员的 “降维打击”,真正实现 “全民篮球” 的定位。据省篮协透露,目前已有多支由高校教练、企业员工和民间球手组成的队伍报名,其中不乏曾入选省青年队的退役球员。

江苏官宣苏超男篮 9 月开战!禁现役球员 + 赛会制,能否复刻足球版全民狂欢?

三、发展愿景:复刻足球 “苏超” 模式,激活文体旅融合

本次赛事的推出,被外界视为江苏篮协对足球 “苏超” 现象级成功的借鉴。此前,江苏足球超级联赛通过 “赛事 + 文旅” 模式实现破圈,场均观众超万人,社交媒体传播量数亿次,直接带动文旅消费超 3 亿元。省篮协主席张世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篮球‘苏超’,打造一个类似的全民参与平台,让篮球不仅是竞技运动,更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。”

为实现这一目标,赛事将融入多项创新元素。例如,参考足球 “苏超” 的 “城市对抗” 概念,参赛队伍需以 “地级市名 + 球队名称” 命名(如 “常州谷神山庄”),强化地域归属感。同时,赛事计划引入 “篮球 + 美食”“篮球 + 非遗” 等跨界活动,宜兴站将结合当地紫砂文化推出主题观赛日,灌南站则计划联动海鲜节打造 “边看球边品鲜” 的特色体验。

在传播层面,赛事已确定通过江苏体育休闲频道、荔枝新闻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,并计划引入短视频平台的 “二路解说” 和球迷互动功能。省篮协透露,目前已有多家运动品牌和地方文旅部门表达合作意向,未来可能推出城市主题球衣、赛事周边等文创产品,进一步放大赛事的经济效应。

四、历史积淀:从 “篮协杯” 到 “苏超”,六年磨一剑

事实上,江苏篮球 “苏超” 并非全新赛事。其前身为始于 2014 年的 “江苏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”,2019 年正式更名并沿用至今,已连续举办六届。赛事早期以十三市代表队为主,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,曾吸引过前 CBA 球员孟达、吴楠等名将参与。近年来,赛事逐步放宽参赛限制,允许企业、高校等社会力量组队,并引入外籍球员提升竞技水平。

本次赛事的回归,标志着江苏篮球在经历疫情冲击后的全面复苏。省篮协透露,未来计划将赛会制升级为主客场制,进一步扩大赛事覆盖面,并探索与青少年篮球培训体系的衔接。“我们希望‘苏超’不仅是成年人的舞台,更能成为培育本土篮球人才的摇篮。” 张世林表示,赛事将与 “江苏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” 形成联动,为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提供晋升通道。

五、挑战与机遇:如何避免 “东施效颦”?

尽管足球 “苏超” 的成功提供了范本,但篮球 “苏超” 仍面临诸多挑战。首先,篮球在江苏的群众基础虽广泛,但缺乏像足球那样的 “草根传统”,如何吸引非核心球迷关注是关键。其次,赛事的商业化运作需要平衡竞技性与娱乐性,避免陷入 “自娱自乐” 的误区。此外,赛会制的集中举办模式虽便于管理,但可能削弱长期关注度,如何通过线上内容运营维持热度是一大课题。

不过,江苏篮球也有独特优势。省内高校林立,南京体育学院、苏州大学等院校拥有深厚的篮球底蕴;同时,CBA 江苏肯帝亚队的存在为赛事提供了职业背书。若能借鉴足球 “苏超”“政府搭台、群众创梗、商业适度入场” 的三角平衡策略,篮球 “苏超” 有望在激活内需、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
九游(NineGame)娱乐

随着 9 月开赛日期的临近,江苏篮球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。这场由草根球员主导的赛事,能否复刻足球版的全民狂欢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